3月2日上午,我院客座教授王维坤博士接受了来西安拍摄《大长安》的日本电视台采访,就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回答,详细如下:
一问:隋唐长安城是如何对日本平城京产生影响的?
王答:我从86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攻读硕士学位、92年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从十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后者的都城建制完全是模仿前者而来的。
二问隋唐长安城近年有哪些重大考古发掘?
王答:一是对大明宫含元殿的考掘,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以前殿前“龙尾道”位于居中的复原方案,而应该是从殿前两侧盘旋而上。这一点从日本古代都城找到了反证。
二是对位于陕西师范大学南操场“唐代天坛遗址″的发掘,安家瑶先生不仅在考古发掘方面,而且也在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三问:据说西安发现了数座北周粟特人墓和一座罽宾国人墓?
王答:的确如此! 这是2000~2005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其中的“葬制"与“葬俗″引起了我极大的关照,应该是“入乡隨俗″的“汉化″作法。若有兴趣者,请参看发表在《考古》2008年第1O期的拙文。
四问:听说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发现一下子轰动了中日学术界。您对此有何评论?
王答:我们一行四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学术盛宴。2005年1月28~29日,专修大学和西北大学联合在东京举办了《从新发现的‘井真成墓志’明白了什么?》国际学术研讨会,据说有5000位市民踊跃申请参加这次会议,由于受场地的制约,只能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这种现象在日本也是空前的,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我们两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文学部部长,后担任专修大学校长的矢野建人先生为组建井真成研究作出了毕生的努力。遗憾的是,去年4月26日却因积劳成疾,病魔夺走了他年仅67岁的生命,英年早逝,不胜悲痛欲绝!为此,我撰写了一篇长达27000字的追悼文《关于在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再研究一一缅怀与已故矢野建一先生在共同研究的日子里》,详见专修大学学会《矢野建一教授追悼论集》,2016年。
五问: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东客使图″中头插两根羽毛的人是“日本使者"吗?
王答:“日本使者″这是已故当时主持发掘的王仁波先生提出起来的。尔后还被其他学者认为是“渤海使者″和“高丽使者″。据我考证,此人只能是“新罗使者″。详见发表在《考古》1996年第1期上的拙文。
另外,我近年找到了一条为何要“头插两根羽毛″文献记载。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弁辰(古代朝鲜半島)….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
六问:唐代開元通寳与日本和同(銅)開珎有无关系呢?
王答:毋庸讳言,日本学术界将货币“和同開珎"中的“珎”字一直读作(zhen珍)字,这不是读错一个字的问题,而是现代日本人不了解这枚货币制作的来龙去脉?据我研究所知,日本在铸造“和同(銅)開珎"时,为了方便铸造,取掉“銅″的“钅″字,复成了“同″,而将繁体寳字的上部“宀″取掉,下部“貝"字取掉,难道留下来的部分不就是寳繁体字的简化吗?与珍字毫无任何关连!如有兴趣者,请参看上田正昭、山折哲雄、王维坤鼎谈:《从倭国到日本国》(文英堂,2010年)一书。
七问:正仓院中共收藏有多少珍贵文物?其中中国文物知多少?
王答:以前,学术界谈到正仓院珍藏宝物时,总是以号称二万来形容宝物之多,直到2012年时任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保存课长成瀬正和公布了具体清点数字共为8935件,其中称之舶载品或舶来品(外国文物)不足5%,约为400件。详见奈良国立博物馆编:《学习正仓院宝物》,思文阁出版,2012年。并收录我的演讲稿《关于正仓院金银花盘的产地· 年代及模仿原型》。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采访中,王维坤教授重点讲了以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在日本还保留着。表明这些文化遗产是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的缩影与真实反映,同时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忘记了这一点,古代日本的优秀文化岂不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