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在我校实验楼C区204室,大连大学副校长、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宋协毅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举办了 “关于中日两国语言的口译员和同声传译员的培养”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日英复语教研室主任杨晶晶老师主持。
宋协毅教授简介:现任大连大学副校长,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教育部日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1986年在中国大学日语专业首开《中日同声传译》课程。在中日韩三国学术杂志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现代日语补助动词研究》、《日语敬语新解》、《日本文化精解》等专著及《新编日汉汉日同声传译教程》等教材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规划基金等项目8项,参与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多项,为省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
讲座伊始,宋协毅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个人宝贵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随后,他向我们介绍到同声传译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同传工作者应该具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及当今世界对同传工作者的硬性要求。他强调,同声传译工作者能力提高的关键是不断练习,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宋协毅教授还鼓励同学们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同声传译时注重文化层面的互通翻译。
接下来,宋协毅教授针对两种不同的提高同声传译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表示,同声传译的最高境界是双耳分听、本能同传。他提出,优秀的同声传译工作者应该把听说读写作为基础,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同时不断借鉴同传前辈的经验,并且要在同传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宋协毅教授就当前大多同声传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指出在同声传译中,词组构造存在较多问题,如场合使用不当、助词使用不当等。随即宋协毅教授给出了建议:翻译者应不断提高中日两种语言合理互通使用的能力、注意文中副词等特殊词的使用,合理利用日语句型加强对全文的整体理解。
宋协毅教授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引得整场讲座笑声不断。在轻松愉快的学术氛围中,师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同声传译的相关知识,更学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了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