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伊始,我校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日语翻译方向2015级专业选修课《同传实践》课程,在实验楼远程教育实验室正式开课,为同学们主讲这门课程的并不是我校教师,而是大连大学副校长、著名汉日语同传专家宋协毅教授。这是日文学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的又一项有益尝试。
自2010年以来,针对国内开设日语专业大幅增加,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日文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传统的“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功扎实的日语人才”校正为“日语基础实、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日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即日语基础上加某一方面专业能力,首先考虑复合经贸、信息、英语等用人单位需求较为普遍的专业能力。并据此设立了“日语+经贸”、“日语+翻译”、“日语+英语”三个专业方向。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补融合,国际视野与专业技能有机渗透。如日语经贸方向日语专业占80学分,经管类课程占20学分;日英复语方向日语专业占80学分,英语占52学分;日语翻译方向日语专业占82学分,翻译学占16学分。这种分方向教学在西北地区开设日语专业的29所高校中独树一帜,成功跳出了同质化的怪圈,实现了自我蜕变。2017年,日文学院毋育新教授主持的《外语类院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多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围绕复合型,紧扣“日语+”,全方位、立体式在“+”上做文章,从师资复合、课程复合到培养方案复合,从简单复合到深度融合,实现了培养过程1+1=1(即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但培养效果1+1>2的目的,较好地克服了“日语+”只是简单地将两个专业累加在一起的结构性矛盾。
师资不足、课程资源不足、地域条件限制等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三大制约因素。2016年,学校投资400万人民币,建成了日文学院远程教育实验室。该院依托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深化日语教学内涵、不仅圆满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为内陆地方高校国际化建设探索出了新的途径。该院先后邀请日本北陆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叶秋男担任《日本商法》教学,日本尤金戈软件公司为学生开设职业认知远程课程,与上海汉得、埃森哲等国内大型软件服务公司洽谈开设IT有关课程,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选修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同时,这一做法也符合教育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的精神。
本学期,经与大连大学协商,该院邀请大连大学副校长、著名日语同传专家宋协毅教授担任《日语同传》课程,宋教授利用两校远程教育设备,每周为我校学生授课一次。据悉,宋协毅教授是国内日语同声传译顶级专家,他早在1986年就开设了中国大学日语专业的第一个《同声传译》课。在借鉴英语等其他语种同声传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同传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这种努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译、同传能力,该成果2001年曾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附:陕西省教育厅报到我院远程教育课程:http://www.snedu.gov.cn/jynews/gdxx/201803/13/7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