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我院于7月11日至12日,组织2017级本科生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博物院,开展“校外文化体验实习”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老师有2017级主讲老师杨小敏老师、陈建明老师、郝雯老师、张琰龙老师、李彦娜老师、李昱老师、郜枫老师,外教待鸟幸代老师、2017级辅导员黄露老师以及2017级全体同学。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在各班主讲老师的指导下,各班通过自由报名、公平竞选的方式选出了各班的讲解员。活动前期,讲解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精心准备了讲稿并规划好了参观学习的路线,声情并茂的讲解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也对导游这份职业有了一定的职业认知。中日双语的讲解,对大一同学而言的确是一次挑战,但更多的是激发了同学们认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观看了西安都城变迁图、隋唐长安城模型、青铜器及汉唐金银器文物展、汉唐代表性雕塑与唐三彩文物展,听取了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介绍。并就与西安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
随后,悠扬的雁塔钟声吸引了大家,循声而去,来到了钟鼓楼,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所言便是此景,相传当年义净为了早起礼佛译经,而制定了每日清早敲钟这样一个规定。
穿过荐福寺,一行来到了体验区的标志性建筑处——小雁塔,小雁塔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始建于公元707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的佛塔。现存的小雁塔为十三层,塔顶两层在明代的几次打地震中被震毁了。关于这几次地震,小雁塔还留有一段“神合”的奇事,塔身先是被震裂,而后又神奇的复合在了一起。
据了解,新建成的西安博物院总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整个园区由博物馆、小雁塔和唐荐福寺古建园林组成,划分为西部博物院、中部小雁塔、东部荐福寺古建筑群三个区域。博物院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西安博物院文物库房收藏了13万余件西安地区各个时代遗存的大量文物,博物馆陈列展出各类文物精品2000余件。
短暂的体验活动便随着钟声之袅袅余音与神奇传说而宣告了结束,望着湖区的一汪碧潭和与之相接的小雁塔之景,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而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西安,乃至泱泱华夏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大家认识到要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学子使命,刻苦奋进,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为我国千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