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宏,西安外国语大学2004级日语专业校友。如果说西外能留给我最大的感恩与牵绊,除了专业知识外和一生一会校园生活外,最为铭记的就是西外四句校训“爱国 勤奋 博学 创新”。相信很多校友都是通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用社会和人生实践时间来尺量这四句校训。《大学》中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正是体现了明明德。如果说学校的专业知识技能属于书本之德,那么走向社会实践就是生命之德。
(图:2015/01中国首批自主知识产权电动巴士交付日本京都)
毕业之后,同诸多师兄弟姐妹一样,前赴后继加入滚滚的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建设大军,不一样的是,我毕业有缘加入中国的民营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我记得非常清楚,2008初到比亚迪,彼时有太多未知,最大的未知是不知道我们彼时有多么的没有核心技术,一直是翘首国外企业特别是业务往来密切的日本企业技术之牛,基本上是将外企视为绝对权威。彼时,对于这家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印象非常深刻的同样有公司的四句“企训”。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企训四句“平等 务实 激情 创新”,其中“创新”二字与西外四句校训最后一句不谋而合。“创新”二字,从校训到企训,经过17年时间的反复实践和认知,我借机想跟诸位校友师兄弟在此交流。首先创新的“基础”来自哪里?我认为是初心和目标。没有初心目标,永远无有创新三味,从学校,到个人,再到企业,只有不忘初心和目标才可能是创新之源。
有人说创新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技能,需要先进管理,需要启动资金,当然从现代经济学谈的话,这些都缺一不可。但是我想陈述的是专业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没有初心和目标这个一,后面再多个0加码都没用。太多的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功,最终都验证这个创新和创新基础的重要性。当然在创新的同时,最重要的校训和企训说的也非常明白,即是“勤奋、务实”,所谓日拱一卒,永不言弃。我相信在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中也一样,作为文史外语类专业,一定要做到博学,而且不是一般的博学,是要搭载了全球文明成果和视野的博学才叫真博学,相信这里不言而喻掌握一门外语的深远意义。
(图:2025/03中国首批知识产权电动汽车进入汽车工业强国日本市场)
我想用三个8年来表述我所参与了的工作实践,2008年,我们的经济主体缺乏有效的自主知识储备,相当于学问的小学生时代,什么核心技术,基本是别人说,我们记录,别人给图纸,我们来加工做样品。第一个8年结束的2015年,我们就用坚实的初心和目标,用孜孜不倦博学精神和勤奋实践,第一次用自主知识产权把代表先进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的电动巴士,作为中国首批汽车工业产品创新性地带到日本,相当于完成了学问的中学和高中时代。再过一个8年也即2023年,我们再次用代表先进效率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带到了工业强国的日本,此时已相当于学问的大学时代,并且我坚定的相信我国的自主知识储备会进一步向上拓展,并能在自主创新领域领先世界。
回到起初标题,我们能够参与和实践这一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以上提到的我国这一切经济向上发展的过程,我们很难亲身参与和体验。
最后,真诚的祝福母校日语专业成立50周年,坚持初心,与时俱进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贡献了诸多的人才资源,也感谢母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感谢你们的培养和教导,大学之教育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感谢学校呕心沥血,从教研,到与时俱进的走向新时代的管理引领。立足西部,放眼全球。
西外日语,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