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 , 2025年实践周期间,我院于5月21日 , 在JB203教室举办了主题为“ 从京都之夏‘祇园祭’看中日文化 ”的 实践周 专题文化体验课程。活动由我院外籍教师香月玲子老师主讲,本科2021、2022、2023级共计50余名同学积极参与。
课程围绕京都夏日传统祭典“祇园祭”展开,通过历史梳理、文化解读、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全面展现了日本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中日文化交融与变迁。
在实物展示环节,香月老师特意向同学展示了祇园祭中常见的传统手工艺品——印有各式山鉾图案的日本手绢。她一边讲解手绢的用途,一边说明不同山鉾设计的文化寓意,吸引了同学们近距离观看与讨论。
香月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祇园祭”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变迁,从平安时代疫病流行的神事活动讲起,详细讲述了该节日如何在战乱、政治、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中延续至今,逐渐成为以京都为中心的重要民俗庆典。
在讲解过程中,香月老师介绍了祇园祭中代表性的“山鉾巡行”,并通过实景视频和图解,帮助同学们理解祭典活动的具体流程与社会参与性。
此外,她还结合山鉾装饰的图样,重点讲解了其中以中国古代故事为原型的“孟宗山”“伯牙山”“函谷鉾”等内容,深入剖析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的吸收与再创作,激发了同学们对中日文化互动历史的浓厚兴趣。
在另一部分的讲解中,香月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在祭典期间领取的团扇。她指出团扇不仅具有实用性,而其延续展开的寓意,更承载着对子孙繁荣和家庭幸福的美好祈愿。结合“八”字在中日文化中的吉祥含义,老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从语言中体会文化背后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内容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不仅通过精彩的讲解加深了对日本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在香月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授课方式中切实感受到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